嘉宾访谈

从网红产品到长红品牌 网红店还缺少什么?

前段时间去朋友家时,朋友恰好去北京的一家网红火锅店吃晚饭。听闻她为了吃这家网红店的饭,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长队,我不禁起了好奇心。

“为什么去那里吃饭啊?”

“因为好多人都在刷啊,想去尝试一下。”

“好吃吗?”

“一般般吧。”

“下次还去吗?”

“不去了,已经吃过一次了还去干嘛。”

其实,不少人都为了买一杯奶茶或者吃一顿饭而排过队伍,短的一两个小时,长的甚至能达到三、四个小时。但是在排到自己之后,排队者往往也是为了一张“我在现场”的照片或者视频,至于吃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他们一点也不会在意。

百度百科上对于“网红”的定义是——“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从而红的人”,所谓的“网红店”亦是如此,只不过关注的主体从人到物而已。网络上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说是网红、网红店、网红小食等一系列“网红产品”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袁隆平的锅”。网友对此的解释是,“正是因为袁隆平先生发明了高产杂交水稻,导致现在的人们吃的太饱没事干,所以网红店才应运而生”。

这种看似荒诞的说法,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合理性,网红店的出现跟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让大众不再为物质生活而担忧,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衣、食、住、行以外的精神生活内容。另一方面,网络不断发达,直播、短视频、公众号、百家号等个人媒体不断出现,“一个人的媒体”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真是因为如此,才有了网红的出现,才有了网红店的出现。

靠着营销、颜值和排队效应红起来的网红店,大部分却没能逃得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有的网红店甚至“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无法给他人留下一丝一毫的印象。为了吸引顾客,网红店变着法的吸引消费者,但是反过来看,网红店的“红”似乎是“规律性的:引人注目的店面设计,“一望无际”的队伍或是千篇一律的网络刷屏。不知不觉,网红店也逐渐变成了“花瓶店”,好看似乎也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可取之处。

品牌是一种长线发展的战略,网红店出爆品,但却不出长品。纵观近几年的网红店和网红产品,可以火爆一时,却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品牌能带给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长红品牌,即便你不去喝它,但是一提到可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回想去过的品牌,无一不是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带来品牌人气。而网络的发展却为产品宣传带来了不好的一面。过于容易的宣传途径和小投资换来的大影响力,让许多品牌直接忽视了产品质量打造这一环节。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手段,网红店将自己包装的个个花枝招展,但他们却忘记了网红店真正的属性——“店”。无论如何红,网红店是开店的,是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而不是建设景点的。现代社会早已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吸睛的装修只能给他们带来一时的火爆,而过硬的产品才能给他们带来经久不衰的人气。



相关文章